电商

oldwinter的电商笔记

来源:关于本站 | Tangly的学习笔记
2023年8月份开始,我花了几个月时间投入电商知识的学习。带着快速体验商业流程的闭环的目的,我尝试着做简单的无货源赚差价模式,俗称“倒爷”。

电商赛道可以细分为传统电商:即拼多多、淘宝、京东、咸鱼、转转、得物等;跨境电商:TIKTOK、TEUM、速卖通、亚马逊、OZON、EBAY等;以及兴趣电商:抖音小店、小红书、视频号、快手等,每个赛道有各自的特点。

notion image

电商作为沉淀数十年的传统行业,其基础设施已经非常成熟、从前端、中端、后端,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工具软件。然而每个环节做好优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,前端的分佣推广、营销联盟;中端的店铺数据运营、广告投流;后端的产品供应链、售前售后等等环节。

这么多细分板块,通常小卖家难以吃透,而是更多通过分工外包的形式合作。这次我主要体验的是中端的环节,既“按照平台的规则,运营商品卡、并同时与前端带货者对接、与后端供应链对接”。

我的切入方向是兴趣电商的赛道,特点是流量大、起店、爆单快。

日常工作是看市场数据大盘,选品、跟品、铺品测品;定标题、主图、定价(对标产品、分渠道、消费心理)策略、借助SKU设置和营销活动促转化、单品打爆,通过赠品活动与话术建立私域促进复购、对接带货达人尝试不同的流量来源渠道等。

电商真的卷。

至少在国内的电商是如此,除了面临同行内卷、恶意竞争这些外部因素之外,还要解决各种客户问题、随时都会有奇怪的售前提问和售后纠纷,物流丢件、产品损坏、供应链缺货、品控质量参差不齐等等。可以说做电商的ROI并不比写代码程序高。

爆款萝卜刀

爆款萝卜刀

由于视频直播带货等因素,爆品覆盖满市场的速度极快,进一步加重了竞争的激烈。如果方法不对,做电商付出的时间和回报甚至不如打工;区别是以前你给公司打工,现在给平台打工。

当然,仅靠信息差和个人的市场洞察力,也能找到自己的好品。例如一个宠物摇摇椅,在不同的客户渠道中就成了高端定制。

产品在不同客户群的信息差定价

产品在不同客户群的信息差定价

想要通过扩大团队以借用人力杠杆,就难以处理分润的尴尬:电商本身技术不复杂,卖货还是要拼产品力和供货端,你的团队完全可以脱离你独立和厂家合作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电商最终是卖货的一种形式, 现在兴趣电商平台的流量非常大,而每家店铺就是承接流量的一个碗,如何优化你的SOP,提升你的店铺的流量承接能力;对接优质供货商,提升产品的品控、确保产能库存充足、把控发货物流效率,提升售后服务,等等环节都是需要深入打磨的。

市场周期性

“选择大于努力”,电商的竞争非常大。根据你所选的平台、赛道、品类、商品,基本上你的天花板已经肉眼可见。

由于市场周期性的存在,这里有三个不利因素:

  1. 低门槛赛道需要面临恶性竞争,除非你占据天然客群,比如你是某个领域的KOL、或者你是签署了区域保护的XX酒经销商,拥有该区域属地线下独家销售权。否则电商最终很难避开比拼体力的阶段,拼更低的价格、拼更多的售前售后服务等等。

  2. 平台的流量的红利期有限,平台从一开始的免费自然流量,发展到后期,竞争越来越多(信息差越来越小)、流量也越来越贵。流量一旦变贵,利润空间也就被压缩。目前我了解到的很多同行都面临压款严重,利润低的问题。几百万销售额只有几万块利润、还不够公司开销。

  3. 目前国内ToC端的生意真的很饱和了,想找到稀缺性的机会不容易。因为各个互联网平台信息通畅,信息差基本在一两个月内就会被抹掉,稀缺性的机会基本不存在,你能看到的,大家都能看到。现在已然不是电商最风光的年代,在淘宝初期的蛮荒时代,很多人靠电商赚的盆满钵满,而今电商模式成熟,各个软件平台都在圈地做起自己的电商业务。

销售能力

商业都是从销售开始,而销售并非什么深不可测的技能,他只是一套固定的流程和话术、或称SOP。

电商只不过是把销售行为放到了互联网中,借助技术手段将原本的自然销售成交率放大,但商业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:流量、信息差、转化概率、定价策略、杠杆、复制需求、终生价值、周期性等等。

流量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,也不是有了互联网平台以后才有的。事实上,有商业的地方就有流量,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成交。商业可以抽象成简单的数学题:流量 x 概率,落地到行动就是找钱找杠杆,前者意味着单点打透的深度,后者意味着复制放大的广度。

我应该关注的是持续提升自己对市场信息差的洞察力,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海绵宝宝的口头禅:“我准备好了”

海绵宝宝的口头禅:“我准备好了”

电商的项目最后停了,原因是不好玩。我个人建议,与其自己下场做电商,远不如做个陪跑教练,去教别人做。